“山水城市”展览
- 信息
- 视频
1 / 12
“山水城市”展览

2013年6月6日,马岩松的“山水城市”展在北京吾号,一所清代四合院的园林里开幕。二十多件建筑模型和艺术作品散落在古老的庭院里,在假山、影壁、竹林、水池和天空的掩映之下,模糊了彼此的尺度,展现了一幅乌托邦式的未来城市图景。展品从小到不足0.1平方米的鱼缸,到百万平米的山水城市概念模型,都在表达对人性和自然的情感,描绘着以山水城市为社会理想的未来。与展览同时发布的新书《山水城市》是马岩松十年建筑实践和思想的重要转折点。

他在书中写到:“未来城市的发展将从对物质文明的追求转向对自然文明的追求,这是人类在经历了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工业文明之后的回归。自然和人将在山水城市之中重建情感上的和谐关系。”这本并不厚的小册子,是这位年轻的中国建筑师关于未来人居理想的宣言。他说,“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运动后,如果没能孕育出新的城市文明和思想,那将是一个莫大的遗憾。”

中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“山水城市”构想。针对当时中国城市刚刚出现的大规模的水泥方盒子建筑,他提出要以中国的山水精神为基础建立一种新的城市模式,让“人离开自然又返回自然”。但这一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城市设想,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践和发展。马岩松在书中表达了他对钱老思想的认同,并提出了自己的传承。因为今天的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城市的基地,由于缺乏文化上的准备,出现了大量缺乏灵魂的货架城市。他指出现代城市对权力和资本的崇拜,导致了城市对利益最大化和功利主义的追逐。“城市中的建筑不应该成为居住的机器。再强大的技术和工具也无法赋予城市以灵魂。”

在马岩松看来,山水不只是自然,更是人对于世界的感性回应,每个人的心中皆有山水。山水城市就是将城市的密度、功能和自然山水意境结合起来,希望构建以人的精神和情感为核心的未来城市。

在“山水城市”的开幕论坛上,刘骁纯、栗宪庭、包泡、王明贤、金秋野和马岩松进行了一场圆桌对话。这无疑是一个新的历史时刻。也许山水城市的思想,才是中国的城市化应该带给世界的进步。

概况
地点 : 中国,北京
时间 : 2013.06.06-2013.06.10
工作团队
主持建筑师 : 马岩松,党群,早野洋介
设计团队 : 陈淑瑜,江彬,戴西云,梁爽,郑芳,袁博超,陈天然,Maxim D. Nasab